当前位置: 上海手机号 > 本地动态 > 上海城市公告
集号吧选号导航
[全国]手机靓号
移动
联通
电信
广电
[全国]上海固定电话
无线固话
有线固话
商务一号通
[全国]上海车牌靓号
沪A
沪B
沪C
沪D
沪R
沪M
[全国]400电话
推荐021号段
常用工具
上海城市公告

带你走进《太阳月刊》的发展历程--上海联通

日期:2018年01月03日 来自:集号吧  访问量:725

90年前的1月1日,文学社团太阳社创办的《太阳月刊》创刊。半个月之后,文学社团创造社主办的《文化批判》月刊也在上海创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瑚表示,虽然面临白色恐怖的环境,但是这两份杂志在发展中传承了党的新闻出版的红色基因。1920年,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建立。从1920年9月第八卷起,《新青年》成为共产党早期组织公开宣传的机关刊物。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一度成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1921年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成为中共中央理论刊物。共产党早办的一批报纸也都在上海问世,新闻出版的红色基因正是在上海诞生。


“作为当时的文化中心、新闻事业中心,上海拥有很多印刷厂、出版社等,这为党的报刊活动所必备的印刷条件和通讯、发行渠道,提供了方便。”黄瑚说,1925年6月4日,瞿秋白和郑超麟等三五位编辑,在北浙江路华兴坊一间石库门客堂里,印出了共产党的张日报——《热血日报》。虽然这张报纸终只存活了24天,却在中共的革命史上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记。年轻的共产党在当时已经牢牢握住舆论武器,能够运用振聋发聩的声音直抵民心。《热血日报》是一张面向广大工人群众的通俗报纸,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密切配合政治斗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其内容丰富、编排新颖、体裁多样、语言通俗,深受广大爱国民众的欢迎。除版面上的文章一针见血外,其报边也都被充分利用起来,印有“人不能受外国人统治”“的上海归人管理”“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等标语口号,具有很强的号召力。“短短两周不到,《热血日报》的发行量就已突破3万份,这是办报史上一次伟大的成功。”上海市档案馆研究人员张姚俊认为,这代表着年轻的共产党领导人已经具备了洞悉并引领舆论走向的能力。


在共产党成立前后,包括劳动组合书记部机关报《劳动周刊》、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机关报《先驱》、共产党份中央政治机关报《向导》,以及《青年》《工人》等纷纷在上海创刊。一时间,重要刊物纷纷云集上海出版,使之成为当时的舆论重镇。风云际会的上海,也成为了笔锋的交汇圣地。《太阳月刊》与《文化批判》是当时提倡革命文学的主要刊物,两份刊物一创刊,便对鲁迅等五四时期有影响的作家进行“围攻”,后来共产党出面制止了这场论战的进一步恶化,并使双方走向联合。“当时中共中央机关设在上海,有关资料显示,1928年秋,周恩来参加完在苏联举行的中共六大,回到上海中央机关后,随即向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李富春指示:马上停止与鲁迅的争论,相反要与鲁迅联手组成统一的组织。”上海鲁迅纪念馆原馆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访问特聘教授王锡荣说,不只周恩来,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李立三直接过问、甚至直接处理了这件事。他亲自与鲁迅会谈,听取他的意见。李立三建议成立统一的革命文化组织,并建议名称就叫“左翼作家联盟”。鲁迅听后表示,新团体名称冠以“左翼”二字,旗帜鲜明,可以用。


“从晚清到民国,全国新的出版物,上海要占到75%以上,其中以新学说、新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书籍,比例更高。从洋务思想、维新思想到革命思想,上海都是全国传播基地与思想高地。以与共产党创立关联度高的新文化运动而言,上海既是发动地,也是制高点。”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说,“正是由于这么开放的文化氛围,上海才能聚集那么多进步文化人才,出版那么多宣传共产主义、宣传民主革命的书刊与文艺作品。”1937年11月8日,隆隆的炮声中,“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在上海山西南路200号应运而生,它也是今天记协的前身,11月8日也被定为记者节。


上海联通靓号



上一篇:关于上海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详细解读 下一篇:上海音乐剧市场状况需冷静思考,并不是表面的繁华-...
关于网站|求购信息|帮助中心联系我们